Menu

种种「防御」背后,是孩子内心真正的恐惧和担忧 | 读懂青春期#3

发布时间:2021-03-05

上一篇讨论了“青春期两大任务”,孩子既然有如此困难的两大任务要完成,必须也要有点“武功”才能做到。我们可以将这种“武功”称为心理防御机制。孩子在青春期,和周围很多人的沟通模式出现了新的特点。心理防御机制主要是作用于那些会唤起孩子不舒服感觉的东西。


防御过去的依恋对象

第一类防御的对象,比如说,最典型的就是过去的依恋对象。

过去,孩子可能特别喜欢爸妈,但是因为人类的青春期发展本能被唤起了,所以孩子会觉得“我得爱点别的东西,才算是完成人类发展任务”,所以孩子可能会千方百计地表现得不需要爸妈。这种防御机制的表现可能听起来很熟悉。比如说孩子会让同龄人、偶像去替代父母等权威的位置。比如说,孩子会去听朋友的话,“朋友是至高无上的,爸妈算什么”。比如有孩子会迷偶像,觉得“和偶像的话比起来,爸妈和老师说的话不值一提”。这对于很多爸爸妈妈来说,是很艰难、很不确定的过程。但是从孩子角度来说,他们会担心和父母离得太近,某种程度上需要和父母保持一定距离。所以,孩子会有“情感倒错”的表现,比如说孩子明明挺喜欢你的,但会说“我很讨厌你”;孩子可能明明挺崇拜你的,却会贬低你说“你这个真是不行”“你老了你不好看”“你丑了”“你怎么这么过时”,但是孩子可能自己都意识不到心里面还是很爱父母的。

他们有些时候还会显得特别的以自我为中心——可能用完厕所之后留下了满地的水,或者说他们很多时候心里只有自己,可能觉得你们谁都不许说我不好,有时候觉得自己无所不能。这些其实都是在告诉爸爸妈妈:我长大了,我做什么都行,你们离我远一点。

父母得记住这个心理防御机制——孩子并不是真的不爱你们了,而是此时此刻他们需要去体验那种和你们不一样的感觉,需要去体验那个可以离你们远远的,可以做一个大人的感觉。这个看似拧巴的过程,最终是会回归的,因此父母一定要有耐心,要有底气、有节制地面对他们。

在防御过去依恋对象的框架下,一些孩子还会出现“行为退行”——和学走路的孩子或者别的年龄阶段的孩子那样,失去很多的判断力。他可能看上去很自大或者充满了幻想,觉得“老子想怎样就怎样”。这种心理状态像两三岁小孩,对父母既需要又要推开的状态。


防御冲动

因为大脑皮层活跃的原因,对青少年来讲,他们很多冲动的部分是很难自我控制的。可以想象一辆摩托车加满了油,但是还不知道怎么去开它,那么孩子可能会有一些行为来防止自己变得太过冲动。这就是他们第二种常见的心理防御:对冲动的防御。

比如说,有些孩子会“禁欲”。这里的“禁欲”和情欲不一定有关,的确会有一些孩子在青春期出现很多和性有关的焦虑,会担心自己的这些和性有关的想法伤害自己。但是更多时候,孩子可能会有其他表现,比如一些孩子认为“我不能吃某些东西”,或者“我不能做某些事情”,不然的话“我会遭受惩罚”,或者“会有很严重的后果”。

另一些情况下,一些青春期孩子可能会有些古怪的仪式感,比如非要每天出门之前完成一整套东西,或者说,孩子回家先打游戏才开始做作业(可能不是真的想打游戏)。孩子通过这样的方式,让自己获得一种规律感,让自己确定“很多东西都是在确定之中的”。青少年对于自己的发展和发育,是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的,所以越是这样,他们越是需要一些确定的东西让自己感觉好过一点。但是,这种确定感又不能是爸妈给的。所以他们就会找各种奇奇怪怪、仪式化的方式,来确保自己不会脱轨。

很多时候,青少年很难在一个具体冲突之下做出妥协或改变。因为他们会担心,当我做出这个妥协或改变时,似乎自身冲动的部分就难以抑制了。所以,保持生活稳定对于青少年来说非常重要,这也是为什么你会发现,很多青少年往往在家庭出现重大变化——爸爸妈妈婚姻发生变化,或者家庭重要人员去世时,会有很大压力——一些孩子的感情会出现巨大的波动,这都是和心理防御机制有关系的。

他们想要的并不是一个虚幻的答案。对于学龄期孩子,讲道理或者缓兵之计还可行。但是对于青少年来说,他们会有“我就要现在”“你不要用什么东西来糊弄我,我就是要一个非常切实的解决方案”的感觉。你可能对小学生说“如果你去上学,我会给你买乐高”,会短时间起作用。但是对于青春期孩子来说,他需要的是“真的不去上学”的切实解决方案。有些时候,青春期孩子说“我不想去学校的时候”,背后其实是压制着的冲动。比如说有的孩子可能在学校里被人欺负了,“不想去学校”其实防御了“想去打击报复别人”的冲动。孩子非要什么东西不可,看起来很冲动,其实背后孩子是在防止自己做一些更可怕的事情。所以很多时候,我们在和青少年工作或者沟通的时候,尽管我们可能会觉得他们的选择已经非常过分,但还是要耐着性子,去看看在他选择的背后,真正恐惧的东西是什么,真正担心的东西是什么。

需要更多帮助?

直接联系咨询师
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