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nu

青春期父母的“痛苦”,或许是孩子在告诉你自己有多“痛苦” | 读懂青春期#4

发布时间:2021-03-06

上一篇讨论了青春期孩子的“武功”——心理防御机制。今天来看一下,青春期孩子共同的“心理密码”。


孩子:进退两难

上一篇我们讲到,孩子需要有新的喜爱对象来“替代”父母在自己心目当中的位置,但并非真的要把父母“丢掉”,父母只是被孩子放在了其他重要的位置。这个结果不是一夜达成的,可能要经过四五年甚至更久的时间。

孩子靠近父母,或父母可能更想要靠近孩子,但是一旦靠近了彼此之后,孩子又会非常担心“因为离父母太近了,我就没有我自己了”。或者有的父母侵入性特别强,会说“我说的一定是对的”“你必须按照我说的那样去做”,孩子可能会有“几乎整个自我都要被毁灭”感觉。一旦靠得太近,双方会像身上长刺的刺猬一样,开始退回到自己的世界当中。这个逃开的动作,通常是会由孩子所发起的。孩子内心的独白是“我还是离你远一点,我还是要成为我自己”。

这种情况下,孩子有时候甚至会通过“让父母感到很虐”,来实现自己的目的。有时爸爸妈妈很伤心,孩子会说特别不中听的话,或做一些让父母非常伤心的事,但这和把父母“杀掉”还是很不一样的,更多是指“我要让你还活着,能留着这口气,因为我还是需要你的,但是我得让你难受。”但是这个过程中,孩子让你难受,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告诉你他自己有多难受。如果爸爸妈妈能这样想,可能就会知道,其实那一刻真正难受的人也不是只有你自己,孩子看起来有虐你的快感,但其实孩子心里也会有很多不安、不确定感和恐惧。父母会感到孩子把你推开,但是推开或被虐后,可能会发现孩子又很担心自己真的被抛弃,也很担心自己从此以后真的孤立无援了。


父母:不求不助,有求必应

其实,青春期孩子和父母最好的状态是“不求不助,有求必应”,也就是说,我们需要和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,尊重他想要形成自我的那一部分发展需求。父母如果离自己太远,真的不要自己了,或者让自己非常孤立无援,孩子其实也很害怕。

父母需要牢记“不求不助,有求必应”的青春期亲子状态。在整个青春期,孩子和父母之间始终处于这样“远离→走近→又远离→又走近”循环往复的状态。在这个过程中,其实谁都不好受。父母应该有新的视角去认识和看待青春期亲子关系。过去,父母可能会纠结说“孩子到底喜不喜欢我”或者“我是不是哪里做错了”。但是现在,你看到这些需求就会明白,这种远远近近就是孩子此时此刻的需求。在这样关系中,父母为孩子逐渐定义出在自己未来人生中的位置与心理距离。

一个人的发展,一个人的变化,其实大部分时候都不是一夜之间达成的。父母如果希望未来孩子遵循传统模式,比如说结婚成家,那孩子必然要完成很多心理和生理上的成长任务。青春期一方面让孩子在生理上部分拥有结婚成家的能力。另一方面,青春期让孩子重新定义和父母的关系,去完成“成为独立的人”的重要发展任务。如果他没有办法寻找到长大成人后和父母之间的全新心理边界的话,也意味着孩子的发展可能会经受更多的挑战。

所以某种程度上,父母此时此刻在孩子青春期的节制也好,隐忍也罢,智慧也好,其实都是在为了孩子的长大成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。所以父母务必牢记这点,尽管这个过程可能非常痛苦。很多时候,人的成长伴随着痛苦的部分。但是痛苦之余,也可以看到孩子正发展为更完整的人,这些心理密码都在帮助他们去实现这个目标。

需要更多帮助?

直接联系咨询师
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