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nu

为什么我总是不懂拒绝?

发布时间:2018-11-15

你是不是经常觉得父母干涉了你的生活,你的朋友占据了你的权利范围,工作上的事挤压了你的空闲时间......

而你从不敢说“不”。

在重视群体和谐的东方文化中,我们从小就被教导“退让”是一种美德,做人要善良不计较,但是一旦这些付出的关系失去平衡,让我们一直处于讨好别人,自己却变得不好的状况里,久而久之,就会有一种被挤压、被侵犯的感觉,失去自我的价值感,使自己越活越扭曲。

为什么我总是不懂得拒绝?

小丽是一位服装设计师,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。小丽在生活中总是不懂得如何拒绝别人,为此常常要牺牲自己的时间来满足他人的需求,这让她苦不堪言。

那天晚上小丽本打算亲手帮女儿欣欣制作演出用的服装,因为女儿第二天在学校有一场演出,她想让女儿能在同学面前炫耀一番。但没想到的是,晚饭后小丽的母亲突然来到家里拜访,这让小丽的节奏一下子被打乱了。

一向温柔有礼的小丽觉得自己应该扮演一个好主人和好女儿的角色,于是,她把一整个晚上的时间都花在了和母亲聊天上,却没有完成自己的计划。

其实在聊天时,小丽也曾试探性地向母亲提起:“妈,我能不能一边和你聊天,一边帮欣欣做衣服?”说完,小丽谨慎地观察母亲脸上的反应,怕母亲会因此而不高兴。

而母亲却说:“小丽啊,我是不想打扰你的家庭生活的。自从你爸过世了以后,我一直自己一个人生活,我也常会怀念我们以前全家人在一起生活的美好时光。”

小丽的母亲守寡了十二年,一直把自己的地位看的很高,只要小丽没有让她满意,她就会表现出很受伤的样子,所以,小丽每次都尽可能地满足母亲的需求,从不敢对母亲说“不”。

“我也能理解你为什么不太常带丈夫和小孩来看我,我只不过是一个把这辈子都奉献给了自己孩子的老太婆,谁会想花时间和我在一起呢?”母亲又开始了她擅长的那一套说辞。

“不是的,妈!”小丽连忙安慰母亲,“我不是那个意思!你可以这样来看我们是我们全家人的福气。说实话,我们都一直很想去看你,就是全家人的时间都凑不到一起,总抽不出空来,所以,你能过来我们是很高兴的。”

“欣欣的衣服我晚点再做也是可以的,”小丽说,“妈,今晚我们好好聊一聊吧,你先坐会儿,我去帮你泡杯茶。”

她的母亲叹了口气:“好吧,希望我没有打扰到你们,否则,我真的会很过意不去的。”

小丽的母亲一直待到了很晚。当她的母亲终于离开的时候,小丽觉得自己都快要疯掉了。可是,她想,至少我让母亲孤单的日子里增添了稍许的温暖与亮光啊。但有个声音随即在她耳边响起:如果你真的帮了她那么大忙,她怎么每次来都说她的内心很孤单呢?

......

读完这个故事,你觉得是小丽太过冷漠,不愿意花时间听母亲说话,还是母亲不够体贴,总是打扰孩子的生活?

你在小丽的身上,有没有看到自己的影子?

什么是心理界限?

心理界限是指心理所能承受外界力的界限。

《脆弱的力量》一书的作者布琳·布朗对心理界限下的简单定义是:界限,就是什么可以,什么不可以。

心理上的界限不像地理界限那样明显可见,它隐藏在一个人的态度、信念、情绪、语言中。最基本的心理界限表达就是语言。当我们和别人沟通时,所说出的话语会代表自己的想法和立场。

心理界限被踏线最常发生在伴侣、亲子、职场乃至各种人际关系之间,特别容易出现在“以和为贵”的华人社会里。你我从小被灌输了许多似是而非的信念,像“吃亏就是占便宜”、“退一步海阔天空”、“以大局为重”等,以至于遇到冲突时,我们第一时间的反应就是“忍”或“让”,而不是把事情说清楚。

当这种念头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时,代表你已经撤守了原本的底线,同意对方将领域扩大到你的领土。

为什么要明确心理界限?

想要有一个平衡健全的生活,明确的“界限”是很重要的。心理界限存在的意义,正是为了帮助人们控制情绪进入的量,不至于太过冷漠或太过投入,让我们保持一个合适的距离与外界互动。

小丽和母亲的关系就是家庭关系中界限不清的表现,小丽不懂拒绝,过于在意别人的感受,往往是委屈自己,迎合他人,让自己整日生活在憋屈中。其实,把自己的状态说清楚,并不是在拒绝对方。相反地,你若是真心想帮助对方,避免她做出更不恰当的反应,伤害了这段关系,你早点把自己说明白,对方才有机会调整。

健康的心理界限是较适中、有弹性的。比如在家庭中,健康的互动关系是让人既有归属感,又能保持个人的独立。必要时刻,家族成员能够团结在一起,共同应对压力、克服困难。当问题消失后,又能回到各自舒服的状态中。

若能在人我之间养成“界限”思考的习惯,更可能突破“做好人还是做自己”的两难困境,找到一个既能与他人亲密又能自主的位置。


如果你有需要,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和我们联系。琴心叙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专家将会为你提供专业、温暖的咨询服务。

咨询电话:0571-88222873  微信:15395710332


需要更多帮助?

直接联系咨询师
×